找到相关内容23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合儒释而会通之:周汝登与佛教

    ,大慧亦云  学道人制恶念,当如懒安牧牛,起时急看精彩,拽转头来。张拙  秀才则云断除是病,趋向是邪,拽转与断除,能隔多少?灵山会  上,广额屠儿,立地成佛:献珠女子,弹指成正等觉。此外更有  何事...

    赵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5364844.html
  • 《尊胜陀罗尼经》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

    此经东来传奇。 此经东来以及佛陀波利的传奇,是在自北朝末年以来逐渐发展的五台山信仰之背景下展开的。   (一)五台山的信仰   西晋时,于台山是道家诸仙者流所假托的灵山胜地,其后由于佛教的盛行,至迟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2064915.html
  • 巴渝地区佛教发展述略(2)

    佛寺,唐初名通元寺。又有九龙寺,五代时建。  合州有集圣院,唐李稽作《集圣院记》。鹫峰寺,在涞滩,晚唐时极兴盛。定林寺(即濮岩寺),宋岑象求有《定林寺》诗。又有佛慧院、灵山院、波崙寺(参见光绪元年《铜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364952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1)

    灵山大颠禅师,以求晤面求教。《五灯会元》卷五有这样一段韩愈造访大颠的公案:  韩文公一日相访,问师(大颠): “春秋多少?”师提起数珠,曰:“会么?”公曰:“不会。”师曰:“昼夜一百八。”公不晓,遂回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764954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2)

    湖南长沙岳麓山寺、衡山南岳祝圣寺,广东广州六榕寺和光孝寺、韶关南华寺、乳源云门寺、潮州开元寺,四川成都昭觉寺和文殊院、新都县宝光寺,重庆罗汉寺,贵州贵阳黔灵山宏福寺,云南昆明圆通寺、筇竹寺和华亭寺,...生死关头,以求明心见性、彻见心性的本源,所以也称为佛心宗。  第一节  从灵山法会到达摩西来  “禅”,全称“禅那”,意为“静虑”、“思维修”、“弃恶”、“功德丛林”等,即安心静坐,集中思虑,排出杂念,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965208.html
  • 十二游经略注

    危严危险,印度国俗称曰灵山。又云:昔如来于此说《宝云》等经。此经有梁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,凡七卷。与唐达摩流支译《宝雨经》及赵宋法护译除《盖障菩萨经》同本,又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亦于此处说。  五第五年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3.html
  •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中的《五台山图》研究

    推广了文殊信仰。总之,“大唐始太宗,至德宗,凡九帝,莫不倾仰灵山,留神圣境。御札天衣,每光五顶,中使香药,不断岁时。至于百辟归崇,殊邦赍供,不可悉记”。I’,五台山成了中国佛教的“首府”、与印度灵鹫山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765491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4)

    正是机教相契之时也。可见,这段经文正发挥了达磨西来的意旨,与佛在灵山会上的“拈花示众”、大迦叶的“破颜微笑”之意趣有点相似,这对后来禅宗开创的以机锋、转语等勘验众生根机的秘化遮诠之作风是不无关系的,这也...

    金刚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465510.html
  •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

    需经我佛如来一言半语或轻微的暗示一下,人们就会得领会或觉悟。诸如我佛如来在灵山会上,将手拈起一枝花来示众,尔时百万龙天[39]都默然不知佛意,唯有摩诃迦叶尊者,破颜微笑了。这就是他当时懂得了我佛如来的...

    重校宗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465522.html
  • 天台宗简介

    脉,名为莫山)顶拜慧思禅师为师。慧思禅师眼识英才,曰:“昔在灵山,同听法华,宿缘所追,今复来矣。”(《续高僧传》)卷二.《智觊传》)因教修法华三昧,演说《法华》四安乐行。持诵《法华经》。由于精勤心切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065537.html